唐宋禅诗话语体系中表征本心论的第二组话语是“无位真人”意象群。“无位真人”意象群主要有“无位真人”“主人公”“使君”“不动尊”“不病者”等象征譬喻。

吴言生丨不动方为尊,不病方清净

不动尊

本心如如不动,禅宗用“不动尊”来象征。“不动尊”出自《楞严经》卷三:“妙湛总持不动尊,首楞严王世希有。销我亿劫颠倒想:不历僧祇获法身。”禅宗指出,在纷纷扰扰的变迁流动的现象之外,有一个不动的至尊者,这就是本心自性。《宏智广录》卷:“绵绵长存也,得名‘无量寿’。如如持久也,故号‘不动尊’。”禅僧颂云:

相逢不拈出,举意便知有。

巍巍不动尊,脚不离地走。

(《大慧录》卷五)

明明是“不动尊”,却“脚不离地走”,行遍十方,这是什么原因?正如《华严经》卷六所说,“随缘赴感靡不周,而恒处此菩提座”。因此,本心的“不动尊”,纵是路途遥远,也可以不动步而至(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七《普满》)。禅师在回答什么是“不动尊”时,往往描绘出迁动纷纭的情景,如“动从东来,却归西去”(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一《道匡》)、“飞飞扬扬”(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五《玄则》)、“浪浪宕宕”(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《善道》)、“单着布衫守市过”“骑驴踏破洞庭波”(《五灯会元》卷十二《姜山方》)、“寸步千里”(《五灯会元》卷十六《冲会》)、“来千去万”(《五灯会元》卷十六《仁绘》)、“东走西走”(《虚堂录》卷二)。

禅诗中表达与“不动尊”类似的喻象,还有“长安甚闹,我国晏然”,意为外境喧闹,本心湛然宁静不受染污。禅僧颂云:

心王不妄动,六国一时通。

罢拈三尺剑,休弄一张弓。

(《黄龙录续补》)

“六国”安宁是本心湛然澄明的象征。“六国”指六根,六根清净方为道,“六国罢烟尘”(《五灯会元》卷十三《守澄》)即是回归清净澄明的本心,此时“君王了了,将帅惺惺。一回得胜,六国平宁”(《五灯会元》卷十九《元静》)。

展开全文

不病者

本心如如不动,禅宗还用“不病者”来象征。人身由四大、五蕴和合而成,违背了和合就会生病。禅宗指出,在五蕴的肉身之外还有一个“不病者”,这就是那个亘古从来未曾有生灭的东西,“病与不病总不干他事”(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四《圆智》)。这个不病者“无生死”,超越了长短寿天的二分法(《五灯会元》卷七《雪峰》)。

吴言生丨不动方为尊,不病方清净

《洞山录》载,洞山禅师去看望一个患病的僧人,病僧问:“火风离散时如何?”人身由地水火风四大组成,火风离散即死亡,僧人的问话意思是面对死亡时,应该如何用心。洞山云:“来时无一物,去亦任从伊。”意思说你出生时就空无一物,离开时也是如此,生死如幻,不必挂碍。这僧云:“争奈羸瘵何?”身体病困,受痛苦的折磨,这该如何对待呢?洞山说:“须知有不病者。僧云:“如何是不病者?”那不病者长啥样?洞山云:“悟则无分寸,不悟隔山坡。”如果悟了,就与那“不病者”没有丝毫的差异,悟者的心和“不病者”一样空寂自由、无有挂碍;如果不悟的话,就与它像隔着山坡一样的遥远。僧云:“前程还许卜度也无?”死后的下一站,是否可以预知呢?洞山云:“虽然黑似漆,成立在今时。”虽然前途漆黑一片,但是当下却可以很明白地把握好,所以不用害怕不用疑虑。意思是只要念念清明,稳稳地把握好,和那个“不病者”相应,就不会迷惑沉沦于生死大海。

沩山禅师问道吾禅师:“甚么处来?”道吾云:“看病来。”沩山云:“有几人病?”这是一语双关,表面上问看病处还有几个病人,实际是问道吾自己对病的见解。道吾说:“有病者,不病者。”有病的,也有个不生病的。有个东西从来不会生病的“不病者”。仰山说:“那个不病者难道就是你智头陀?”道吾说:“病与不病,总不干他的事,快说快说。”仰山说:“我即使说了,也和他没关系。”禅僧颂本则公案云:

妙药何曾过口,神医莫能投手。

若存也渠本非无,至虚也渠本非有。

不灭而生,不亡而寿。

全超威音之前,独步劫空之后。

成平也天盖地擎,运转也乌飞免走。

(《宏智禅师广录》卷二)

吴言生丨不动方为尊,不病方清净

“妙药何曾过口,神医莫能投手。”人间再妙的药,也不能阻止生死流转。再神奇的医生,也难有方法起死回生。“若存也,渠本非无;至虚也,渠本非有。”这个“不病者”,你如果说它有其实它本来就未曾空过;你如果说它空,它本来就未曾存有。有还是没有,与它无关。说有,通身没有影像;说无,遍法界不能覆藏。“不灭而生,不亡而寿。”它从来不灭,本来就坚固如金刚:它从来不死,历劫不变异。“全超威音之前,独步劫空之后。它存在于最古老的时间之前,它延续到最遥远的时间之后。“成平也天盖地擎;运转也乌飞兔走。”它宁静安宁(成平)的时候,承载高天厚土,无处不是。它运动的时候,则日月往来,万化不息。静为天地本,动合圣贤心。这就是超越时空的“不病者”。对本则公案,禅僧还有颂云:

火风离散后,一物镇长灵。

佛国黄金地,天堂白玉庭。

前程休卜度,所至要惺惺。

一念心清净,人间亦只宁。

(《禅宗颂古联珠通集》卷二十四《南堂兴颂》)

隐括公案之意,谓要想成为“不病者”,关键就在于当下的“一念心清净”。

禅宗还随说随扫,为了破除学人对“不病者”不病的执着,禅师于生病之际又以“阿耶,阿耶”的喊痛声来剿绝情念(《祖堂集》卷五《宣鉴》)。

与“不病者”类似,禅宗还以“不老身”来象征本心:

老也须知不老身,同行同坐有精神。

虽然无相无容貌,能为群生作主人。

(《古尊宿语录》卷 四十五《克文》)

肉体的生命天天都在老去,本心本性却永远不会变老,它始终和我们同在。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形相容貌,但却是主宰我们一切活动的主人。

摘自吴言生《唐宋禅诗的话语体系》